關於我們
節目表
節目介紹
電台花絮
廣告託播
專輯介紹
在地新聞
線上收聽
隨選隨聽
2025/07/20 生死創新教育學院郭慧娟老師
主題:長期照顧好未來,生死教育推廣來
長期照顧好未來,生死教育推廣來,節目主持人甘士照邀請生死創新教育學院郭慧娟老師專訪,分享高齡社會下的生死教育與殯葬觀念變遷,以及祭祀禮俗接受度的演變。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死亡的事實,但我們可以選擇更從容地面對終點。與其恐懼,不如學會道別,學會珍惜。讓生死教育,成為一種陪伴,也是一種祝福。
過去我們的社會比較避談死亡,覺得那是不吉利、不祥的話題。但現在,因為高齡人口增加,家家戶戶都更可能面對失落、照顧與離別的議題。這讓「生死教育」不再只是學校的輔助課程,而是一種全人生命教育,透過研習課程、桌遊活動,幫助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價值,也能更從容地面對終點。
傳統殯葬比較講究形式與繁文縟節,但現在越來越多人重視環保、尊嚴與簡約。如樹葬、花葬、海葬等「自然式安葬」方式,在年輕世代與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中接受度逐漸提高。此外,因有更多的社區參與與資訊透明,有越來越多長輩會自己參與預立遺囑、遺體捐贈、或選擇生前契約,這些都是「生死自主權」概念的具體展現。
祭祀禮俗文化也正在改變,年輕世代工作繁忙、家庭結構改變,傳統忌日公媽祭祀、清明追思的模式逐漸簡化,取而代之的是「心意到、簡約辦」,有的家庭甚至以家庭聚餐、懷念影片、或數位祈福的方式,來進行追思。祭祀的本質是「記憶與感恩」,只要心意真誠,形式可以彈性,這也是一種文化的進步與傳承。